无障碍|微信 |微博 |手机版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时间: 2021-12-28 16:16 来源: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近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研究批复《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武汉市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立足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和旅游业发展,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成效明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水平稳步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和旅游交流推广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基本完成,实现了文化和旅游发展规模质量效益进阶提升。武汉市先后获评首批全国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武汉文化事业和旅游业勇立新起点,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和国际滨水旅游名城、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关键五年。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创新发展催生新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奋力打造“英雄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宜居之城”的城市新形象,开创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局面。

二、《规划》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英雄武汉、英雄人民”精神特质为核心,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国际滨水旅游名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激发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强大活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武汉作出更大新贡献。

三、《规划》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和国际滨水旅游名城,努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彰显。

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共享的幸福人文城市。强化武汉长江文明传承枢纽地位,探索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武汉先行区。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团队,建设全国汉剧文化中心和戏曲演出交流中心。打造文化五城(读书之城、博物馆之城、艺术之城、设计创意之城、大学之城)和12分钟文化圈。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8%

建成现代化旅游经济强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完善,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加丰富,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新创1-2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培育一批国家级旅游品牌,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到2025年,旅游接待人次达3.87亿,旅游综合收入超4500亿元。

建成中西部对外文化旅游交往窗口。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琴台音乐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等办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文旅展会和文化节庆活动。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门户城市。

(二)具体目标

“十四五”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年数值

2025年预设值

旅游发展指标

1

接待国内游客(亿人次)

2.59

3.87

2

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

2901.02

4400

3

接待入境游客(万人次)

15.91

360

4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0.8

25

5

旅游总收入(亿元)

2906.29

4500

6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个)

--

1

7

省级旅游度假区(个)

1

2-3

8

国家A级景区(个)

46

66

9

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

2-3

文化发展指标

10

累计推出新创剧目(台)

50

60

11

累计获得重点扶持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的剧本(部)

5

10

12

累计举办精品剧节

5

10

13

累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个)

--

10

14

国家一级图书馆(个)

11

16

15

国家一级文化馆(个)

9

15

16

国家一级博物馆(个)

6

7

17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个)

1

2

18

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的文化活动品牌(个)

--

2

19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项目(个)

15

18

20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18

20

21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

1

文旅融合发展指标

22

国家级旅游演艺精品

--

1

23

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

2-3

四、《规划》空间布局

依托武汉自然资源和文化历史资源禀赋,总体形成一廊两翼为核心,三区四带为支撑的全域发展空间布局。一廊: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两翼:长江南翼和长江北翼。三区:大东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大汉阳历史人文旅游区、大光谷科创文化旅游区。四带:东部田园风情文化旅游体验带、南部都市郊野文化旅游休闲带、西部绿色康养文化旅游观光带、北部木兰生态文化旅游休憩带。

五、《规划》主要框架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结构

规划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现实基础,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分析研判“十四五”发展背景;第二章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十四五发展的主要指标;第三章为空间布局;第四章为重点任务,明确“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的八大工程;第五章为保障措施。

(二)重点任务

一是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完善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演出演播、评价推广机制,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打响“文艺汉军”品牌。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工程。坚持品质发展、均衡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的原则,打造12分钟文化圈,建设文化五城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城乡居民更好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生活,增强精神力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共享的幸福人文城市,为建设文化强市奠定基础。

三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依托长江中游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探索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武汉先行区,充分发挥长江文明传承枢纽城市作用。

四是全域旅游发展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大众旅游,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推进“旅游+”“+旅游,不断完善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旅游业体系,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文旅融合协同发展工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依托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不断巩固优势叠加、双生共赢的良好局面,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增强文化传播力。

六是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提升工程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和旅游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

七是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工程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旅游交流新格局为引导,不断深化文化品牌、文化旅游业务对外交流和长江经济带文化旅游合作交流,推动建立多元化交流新体系。

八是文化和旅游治理现代化工程。创新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安全治理和常态化防控等现代化运行机制和治理体制,提升文旅领域治理能力,加快实现文旅依法治理现代化。

附件:

     已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