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旅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16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挖掘我市烹饪非遗技艺,助力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武汉水资源丰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加上楚文化的滋养,孕育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楚菜。楚菜具有“鱼米之乡,蒸煨擅长,鲜香为本,融合四方”的特点。
我局认真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工作,将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列入非遗名录。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市级及以上饮食类非遗代表性项目28项,其中: 有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艺、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武昌鱼制作技艺等省级非遗名录项目9项;汪玉霞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名录项目19项。拥有市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名,其中:马守志、王永中、喻少林、卢永良等9人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莹、刘涛、黄宝庆、冯超等21人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一是依托社会力量发展非遗美食文化。按照“政府主导,协会牵头,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支持武汉餐饮业协会带领武汉饮食类非遗企业及保护单位深化改革和开拓市场。大力支持武汉商学院建成开放鄂菜博物馆,馆内分为流派风味、名人与楚菜、湖北餐饮器具等八个板块,系统呈现了楚菜发展风貌和楚菜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是积极拓展武汉非遗美食展示空间。在全国示范步行街江汉路步行街片区,聚集老字号19家,均为省市非遗老字号企业,其中在吉庆街集中了9家各级非遗老字号餐饮企业,营业面积达2000平方米,是我市展示非遗技艺,呈现武汉历史文化的城市名片,较好展现了武汉美食历史文化特色。
三是举办特色活动,加强武汉非遗美食推广。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各类非遗美食类项目参加各类宣传推介活动。组织饮食类非遗企业或传承人在阿里、京东等7家网络电商平台上,开设了30余家网店,参与全国“非遗购物节”活动。省级非遗项目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参加由央视新闻推出的“把非遗带回家”专场带货直播节目,主持人尼格买提亲自带货推介扬子江绿豆冰糕,当天线上卖出约3万份,销售额约72万元。武昌鱼、曹祥泰绿豆糕、武汉豆皮、武汉热干面、扬子江传统糕点等纷纷呈现在外交部推介湖北的蓝厅,向世界传播武汉非遗美食。
四是结合楚菜产业打造武汉非遗美食品牌形象。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楚菜产业的规划,省商务厅每年会支持开展楚宴巡展活动。配合楚宴巡展的工作安排,积极组织四季美汤包等餐饮非遗美食参与楚菜美食博览会,展现武汉非遗美食。并通过凝练楚菜文化特色,鼓励我市餐饮企业参与楚菜文创开发,结合地方特色,讲好楚菜故事。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