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旅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001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大力推进我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
(一)强化规划引领
近年来,先后编制《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武汉长江主轴概念规划》《武汉市两江四岸总体规划》等管控型规划。制定实施了《武昌古城保护建设规划》《汉阳古城亮点片区实施性规划》《汉口历史风貌区旧城更新规划》《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概念规划》等以文化为主题的实施性规划,配套空间规划和用地保障,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二)制订实施《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繁荣的新时代英雄城市三年行动方案》
深入贯彻《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着力解决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文化强市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用三年多的时间,以高质量的文化建设,为武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三)出台《进一步促进夜游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武汉市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旅游产业复苏发展的措施》
2018年以来,每年面向市内外游客免费派送100万张以上的武汉旅游景区门票,吸引更多游客出游,带动关联消费。鼓励扶持旅游民宿发展、旅游演艺发展、旅游商品发展的系列补贴政策,将大力培育旅游产业新增长点,持续优化旅游产品供给,适应旅游消费新需求。鼓励支持引客入汉,对于旅行社拓展业务、引客入汉做大做强等给予资金奖励。对创建国家级旅游品牌和行业旅游品牌、发展水上旅游项目的单位将给予资金奖励和补贴。
二、整合优势资源,推进业态融合
(一)启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先行示范区
推动组建市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启动了长江文物普查,谋划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等标志性项目。组织开展“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武汉段系列活动。
(二)深化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积极争取金融支持,全市72家文旅企业与银行机构完成对接,并建立了中小微文旅企业融资需求库。为240家次旅行社办理了全额质保金暂退手续。配合省文旅厅开展2022“惠游湖北”消费券发放活动。楚河汉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三)积极推进文旅品牌创建
推荐昙华林、黎黄陂路申报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深化黄陂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开展木兰湖周边资源摸底调查工作,指导木兰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荐新洲区仓埠街项山村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荐参选2022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推荐江岸、武昌、汉阳、东西湖、新洲、蔡甸、江夏等区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推荐东湖家磨山驿参评国家甲级旅游民宿。全市新增3A景区2家,指导1家酒店通过省文旅厅五星级酒店初评。
三、突出创新创意,推进产品融合
(一)推动剧场、演艺等文化业态与旅游业融合
提档升级长江灯光秀和《知音号》,打造“夜上黄鹤楼”旅游产品。推动“船长9号”游轮联手武汉汉剧院、武汉楚剧院,打造“楚风汉韵·戏水长流----武汉戏曲大码头长江剧场”,逢周六举办戏曲演出专场,演出剧目包括汉剧《百花亭》、楚剧《站花墙》等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折子戏。戏曲爱好者、市民游客们可以在夜览长江美景的同时,近距离观赏戏曲,感受夜生活的别样韵味。
(二)擦亮“寻访英雄武汉红色记忆”红色旅游名片
为弘扬武汉红色文化,推进武汉红色旅游发展,突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策划举办“寻访英雄武汉红色记忆”红色旅游月活动,完善《武汉红色旅游手绘地图》,发布《寻访英雄武汉红色记忆读本》口袋书;网络首发《寻访英雄武汉红色记忆——伟人足迹》红色旅游宣传片;创新举办“英雄城市·红色骑迹”红色场馆骑行打卡主题活动;推出“武汉1927”沉浸式思政课、“我在红巷讲党史”、“童心向党,未来可期”我是小小革命传承人、“喜迎二十大·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牢记习爷爷嘱托”红色故事会等经典社教活动。为纪念“八七会议”召开95周年,创作排演红色题材话剧《狂澜》,并于8月7日正式上演。
(三)深化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精心策划第5届武汉乡村旅游节,组织黄陂、新洲、江夏、蔡甸等区举办武汉乡村帐篷音乐节、江夏枫香雲堡仲夏夜之梦、黄陂木兰草原野趣露营节、清凉寨避暑纳凉节、新洲紫薇文化艺术节、蔡甸花博汇莲文化节等10大乡村旅游嘉年华活动。出台《旅游民宿建设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启动评定一批武汉市级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旅游民宿,打造精品旅游民宿品牌。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规划和乡村规划,推进蔡甸区“香草花田”乡村旅游、东西湖区“鑫三江”都市田园综合体、黄陂区爱宝亲子乐园等项目建设。
(四)实施“一品一策”老字号重振工程
先后开展4批武汉老字号认定,推荐申报四批湖北老字号,共认定武汉老字号63家,其中中华老字号13家,湖北老字号26家。其中,18家老字号传统技艺获批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商务局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我市老字号创新发展推动老字号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按照“三个一批”,即做大做强一批、做精做专一批、恢复改造一批的工作思路,推动老字号经营模式创新。
四、统筹文旅渠道,推进交流融合
(一)积极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用好各类文化和旅游双边、多边交流机制,组织开展中日韩友人同游武汉共度元宵、“传汉派木偶之韵·促多元文化互鉴”迎端午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2022中国旅游日活动期间,推出四大类62项惠民举措。持续开展文旅部“部省合作”项目,与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合作举办武汉文旅资源线上展示、线上展览等活动;积极推动境外驻汉机构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协助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举办“2022中法文化之春”品牌活动,策划推进2022年“香港周”“澳门周”活动。
(二)推进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积极筹备武汉都市圈文化和旅游联席会议,推动成立武汉都市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倡导签署《武汉都市圈文化和旅游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推出武汉都市圈旅游年卡,113家景区和文旅场馆纳入年卡使用范围。推动武汉都市圈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开展“武汉都市圈乡村走亲游”活动,联合推出15条乡村走亲游精品线路产品。
(三)提升文旅新媒体传播力
市文旅局政务新媒体在全国地级文旅新媒体传播力综合指数排名榜上长居前两位,官微稳居全国各城市文旅部门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指数第一;武汉文旅账号在油管平台(YouTube)、脸书平台(Facebook)传播力指数TOP10排行榜上稳居前三。推出《这就是武汉》英文版、《@武汉》英文版、《Hi!I am Wuhan》等海外宣传作品,受到广泛关注点赞。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实践。我们将进一步坚持远近结合、精准发力,持续推动武汉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为建设新时代英雄城市作出新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