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145号提案的办理回复意见
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关于大力发掘武汉红色记忆开发红色旅游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市园林和林业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办理,现将办理工作意见回复如下: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几度成为全国中心参与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二七”大罢工、国民革命、“八七”会议、抗日战争等一系列革命实践,孕育了武汉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些精神在1998年抗洪和2020年抗疫中得到充分彰显,并升华为武汉“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文化性格。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大力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疫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对于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带动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挖掘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一)加强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为切实加强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近年来,我局进一步加大革命文物工作力度,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一是系统梳理革命文物资源。按照国家文物局和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部署,我局组织调查系统梳理了104处革命文物资源报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3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湖北省革命文物的通知》(鄂文旅发〔2021〕10号),我市73处不可移动文物入选首批湖北省革命文物名录。二是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施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等一批革命文物维修保护工程,依托红色资源新建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目前建有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22个,彰显了英雄城市魅力。三是加大红色场馆资源统筹协调力度。指导全市主要红色场馆把服务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做到“一馆一方案”,倾斜资源,加强保障。开展场馆维修和环境整治工作,确保设施运行正常,环境干净整洁,服务有序高效。制定并发布全市党史学习教育重点红色场馆的预约及参观公告。将全市红色场馆的预约方式、接待时间、讲解方式等向社会公布,引导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提前预约、错峰参观,合理调配现场接待力量,提升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体验。四是依托武汉革命文物资源密集的优势,加强武汉红色文化宣传报道。从2月下旬到目前,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文物报、人民网、新华网、国家文物局官网和学习强国平台等国家级媒体报道武汉红色文化旅游活动60余篇,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省市媒体报道150余篇。
(二)发挥红色场馆主阵地作用。打造精品展览不断巩固红色文化主阵地作用。我局组织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纪念馆等单位打造《英雄城市 百年荣光展》《中共中央驻地展》《传承红色文化 讲好革命故事——全民抗战剪纸作品展》《江城印象——庆祝建党100周年武汉城市记忆主题展》等10余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原创革命历史展览。《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探索与奠基——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历史陈列》分别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特别奖”和“优胜奖”。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连环画中的红色经典》、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上空的鹰》,先后获得“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同时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我局与市教育局等部门常年开展“中小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三)“红色武汉 英雄城市”路线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策划并推出了“红色武汉 英雄城市”红色经典线路,该线路涵盖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武汉二七纪念馆等主要节点,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四)编印《武汉市红色旅游手绘地图》,优化红色旅游线路。策划并制作了我市首份《武汉市红色旅游手绘地图》,将地图二维码推广至全市重点红色文博场馆。依托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及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等全市23个革命教育景点,系统梳理、科学优化并推出了“红色经典”“红色宝藏”“建军策源”“伟人足迹”“革命烽火”“红色英烈”6条经典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开展红色之旅。
二、擦亮红色文化品牌
(一)举办“寻访英雄武汉红色记忆”主题宣传推广活动。
为传承红色基因,寻访红色记忆,彰显英雄武汉气质,4月17日至18日,组织东方卫视、湖南广播电视台、浙江广播电视台等中国电视旅游联盟的26家省级媒体记者开展“走进英雄武汉 寻访红色记忆”活动,央视新闻+、央视频、头条、抖音等平台同步直播,累计吸引1000万网友观看。4月27日,指导武昌区、江岸区充分发挥区内历史人文及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分别召开“百年荣光 寻迹武昌——2021红色武昌旅游推介会”“追忆红色足迹 品味多彩江岸”系列活动,发布共计5条红色旅游路线,邀请广大游客“打卡”汉口老街、武昌红巷等地。今年五一期间,武汉革命博物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系列红色地标人气高涨,先后举办16个精品展览和9项线上线下社会教育活动,累计接待游客91.33万人次,成为热门打卡地。
(二)举办“百年征程忆初心”武汉红色故事汇活动。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模式,通过讲解大赛、红色故事征集、红色故事展演等系列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场内场外互动,在长江日报开设专栏,全媒体平台共发力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声音,评选出一批优秀讲解员和感染人、鼓舞人的红色故事。组织“闪亮的坐标”武汉红色文化竞赛,创新形式开展讲好武汉红色故事,在全社会掀起“四史”学习教育的高潮。活动将评选100名“武汉红色故事汇”优秀讲解员、100个经典红色故事、组织开展100场“红色故事展演”。
(三)推出红色文艺剧目。支持武汉说唱团红色旅游曲艺剧《三教街四十一号》优化提升,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创作了京剧《母亲》、交响曲《灯塔》等一批红色题材的作品。今年“七一”前后,还将组织14台剧目在全市各大剧场开展庆祝建党百年武汉市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引导和鼓励红色剧目进景区,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红色博物馆,结合自身红色历史资源,联合省、市专业文艺院团和艺术公司,采用与观众互动的沉浸式表演方式,打造了红色博物馆情景剧《历史的回望》《1927年革命的大武汉》,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
(四)开通红色旅游公交专线。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
配合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公交集团结合我市重点红色文博场馆附近公交线路,推出了十条“红色旅游公交专线”,让广大市民通过乘坐红色公交,感受城市变化,感悟初心使命。
三、创新红色基因传承方式
(一)红色旅游推介进社区活动。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八
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等9个红色场馆周边的88个社区、3600个电梯点位精准投放红色场馆电梯宣传海报,覆盖41万家庭人口,日均覆盖达到19.8万人次的曝光,有效传播党史教育的内容,吸引市民主动走进红色场馆。
(二)红色展览“五进”活动。在发挥好阵地宣传的同时,我市红色文博场馆将展览送到社区、乡村、街区、景区、学校等,将党史学习送到市民和游客身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营造共庆建党百年的浓厚氛围。武汉革命博物馆《红色印记—武汉革命遗址掠影》、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大国脊梁 民族英雄》、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方寸之间述党史—邮票上的百年党史》、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红色记忆——中共中央在武汉》等精品红色巡展已在武汉第六初级中学、黄鹤楼景区、武汉市第四医院、云鹤社区等地展出,获得师生、游客和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全市红色文化场馆现已开展巡展100余场次,全年计划巡展200余场次。今年五一期间,全市红色巡展共接待游客57.68万人次。
(三)红色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了红色阅读推广活动。武汉图书馆和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了红色知识竞答活动和红色经典作品诵读等活动,带领全市公共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平台上推出了《红色故事绘——连环画里的中国共产党100年》专题内容。先后举办江城读书节、“童心向党书香武汉”国际儿童图书节校园阅读秀活动、江汉区图书馆“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文化”专题图书展、江岸区图书馆“红色地图”、武昌区图书馆“红色党建阅读服务在耳边”、洪山区图书馆“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红色经典荐书活动”以及江夏区图书馆“建党百年,峥嵘岁月”等线上线下活动充分展示和回顾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征程。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策划和举办红色城市定向赛。拟于6月份联合市国资委、市地铁集团共同举办武汉红色城市定向赛。此次活动借助武汉轨道交通优势,选取“伟人足迹、红色经典、红色宝藏、建军策源、红色英烈”等5条红色经典线路,以轨道交通方式串联武汉主要红色景区,开展游客打卡活动。游客完成打卡任务可获得“建党100周年地铁纪念卡”。活动期间武汉地铁还将开通武汉红色文化地铁专列,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
(二)进一步挖掘武汉红色文化资源。结合“传承红色革命基因 弘扬英雄城市精神”红色文化品牌,联合武汉地区的高校、社科院所、党史研究和档案等部门和单位,深入开展我市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为展览展示及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精品革命展览和品牌红色社教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满足市民和游客多元化文旅需求。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