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微信 |微博 |手机版 |长者版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00409号建议的答复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00409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 2020-10-20 16:19 来源: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一、我市推动长江旅游核心区和长江文明之心建设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梳理武汉历史人文资源

在国际竞争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今天,文化遗产资源日益成为各国的核心战略资源,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也已成为各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竞争优势的“利器”。以南岸嘴为原点的长江文明之心及其周边区域内丰富的武汉文化遗产资源充分代表了、折射了武汉的地域文化特征,并成为了武汉的文化标识,也是武汉城市精神的重要体现。

盘整武汉市历史之城文物资源情况。武汉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5处。以南岸嘴为原点的长江文明之心及其周边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分别占全市上述三级文物保护单位的65.6%,48.1%,31.7%。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武汉市近三分之二,是武汉历史之城建设的核心区域。

梳理武汉市历史之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情况。我市共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34项(国家级15项,省级62项,市级167项,区级390项),各级非遗传承人621人(国家级18人,省级59人,市级220人,区级324人)。其中,“长江文明之心”区域内,入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数量,占到全市入选国家级数量的80%以上。同时,一批国家级表演类非遗项目(汉剧、楚剧、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武汉杂技、京剧)和我市中医药文化的代表马应龙制药、叶开泰制药也都布局于此。此外,该区域内的江欣苑社区还是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的全国典型。

(二)集思广益,科学谋划,顶层设计长江旅游核心区和长江文明之心建设工作

武汉打造长江文明之心,长江旅游核心区,是充分发挥文明传承创新对城市发展的价值引领作用和结构性调整的推进力量,通过文化旅游引领城市融合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转型与升级。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力求加强顶层设计,因此,我们委托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对武汉建设“长江文明之心”核心区的必然性与可行性进行了专题研究。为长江旅游核心区和长江文明之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制度保障。

(三)推进长江汉江核心区旅游码头整合集并提升工作

按照《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总体方案》(武办文〔2018〕66号)要求和解决我市旅游码头功能布局分散的客观需要,一是完成旅游客运码头拆除工作,成功拆除龙王庙码头、苗家码头、铁机路汽渡码头、滨江苑汽渡码头等14座旅游客运码头,为发展长江游览预留岸线。二是推进核心区码头美化亮化工作。完成了优化调整后47座码头进行美化亮化,提升了滨江岸线景观。三是制订《旅游客运码头整合集并提升规划》。指导市旅发投集团及相关设计单位,按照“一码头一策”原则,明确武汉关码头、粤汉旅游码头、客运港20-23码头、中华路旅游码头等12座旅游码头提档升级方案。

(四)推进长江游览运营机制转型升级

为解决长江游览经营主体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的问题,经我局会同市国资委多次协调,成功将武汉轮渡公司、武汉汽车轮渡管理所、武汉江汉朝宗轮船旅游有限公司从市公交集团划转到市旅发投集团,有效改善了我市长江游览建设运营管理体系,并成立武汉旅游股份制有限公司,后期将对长江游览票务、航线、游船等实行统一调配运营、统一推广、统一管理,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长江游览品牌奠定基础。

(五)提升“梦幻江城”灯光秀,增添长江游览魅力

为增添长江游览吸引力,促进夜游长江品质的提高,结合重大节日,提升了“梦幻江城”灯光秀:一是统筹举办第三届“长江灯光秀”动画创意全球征集。来自全球的42支顶级团队参与精心创作和角逐,其中15件优秀作品和4件特别贡献奖作品今年端午节期间展播,央视、新华社、人民网、凤凰网、新浪、搜狐、斗鱼直播等媒体纷纷聚焦报道。二是举办“点亮长江,畅游武汉”长江灯光秀启幕秀活动。2019年4月30日惊艳亮相央视《东方时空》栏目。三是长江灯光秀配合接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保障了中印元首在汉举行非正式会晤、军运会等重大活动,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国际影响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针对建议各项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抢抓发展机遇,切实推动我市长江旅游核心区和长江文明之心建设,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推进武汉戏曲艺术中心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的意见》,按照全国一流的标准,结合长江旅游带核心区、长江文明之心建设,研究戏曲艺术展示、体验等相关功能布局,在月湖片区建设包含戏曲大剧院、戏曲传习所、戏曲博物馆、戏曲体验馆等设施为一体的武汉戏曲艺术中心,打造武汉戏曲“大码头”新地标。

二是提升“大河对话•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影响力。依托长江文明馆建设“大河对话•世界文明论坛”永久会址,在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文化战略合作的框架下,将“大河对话•世界文明论坛”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大河文明交流平台和国际知名的文明论坛。

三是继续办好“长江非遗博览会”。深入挖掘长江流域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继续以长江非遗博览会的形式,传承长江流域传统服饰技艺、饮食技艺、中医药技艺、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长江文明动人故事。

四是建设龟北路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城。提升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品质,扩大产业园规模,加强公共技术、资源信息、投资融资、交易展示、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运营服务能力,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打造“龟北路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城”。

五是高品质促进长江游览产品多样化。全面提升长江游览吸引力,一是丰富旅游线路和产品设计。线路上,以水陆联动为指导,码头布局与主要景点相连,水上旅游线路与陆上景观建筑互动,推进长江游览与黄鹤楼、龟山、晴川阁、江汉关等陆上旅游活动串联互动,实现水陆旅游观光无缝衔接。二是促进船型多样化。统一提升游船标准,整顿船容、船貌,严格执行游船污染物排放国际标准,完善游船无障碍设施,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引入多样的游船类型,高档餐饮的豪华船,商务会议船,敞篷开启式游船,全景玻璃窗式游船,甲板敞开式游船等等,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观光感受。三是创新产品服务多样化。游船服务体现多样化、人性化,游览项目内容、价格和消费时间多样,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偏好游客的需求,推出观光、用餐、娱乐等综合性高端服务。

附件:

     已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