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微信 |微博 |手机版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00041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00041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时间: 2020-10-26 16:36 来源: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一.城市定位和文化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三化”大武汉的战略定位,牢牢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形态属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与科技等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借助科技力量,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市场全面繁荣。

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和要求,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打造一批高素质文化专业人才队伍,鼓励扶持文艺精品创作,加大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向数字化、个性化、特色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快我市文化与新兴科技的创新融合,增强跨界合作,实现武汉文化产业的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将武汉建设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中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展示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着力打造“文化强市”。

二.办理工作推进情况

4月15日,根据市人民政府陈邂馨副市长对办理工作的部署意见,按照市政府督查室的要求,我局认真研究,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杨相卫局长统筹领办、分管领导李劲松副局长负责、产业发展处具体办理的工作专班,具体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走访人大代表。4月23日,承办工作相关负责人赴小米总部,现场与代表进行座谈,了解代表的想法,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向数字化、个性化、特色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快我市文化与新兴科技的创新融合,增强跨界合作,实现武汉文化产业的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

(二)会商有关部门。在走访人大代表并对建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后,我局在原1家会办单位的基础上主动与市旅发投、腾讯集团等涉及到相关单位对接,并就相关事项进行会商,建立了办理工作日常的联络会商机制。

(三)拟定工作方案。按照市长领办件的相关工作要求,我局制定了《市人大第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0200041号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方案》于5月30日报送市领导签批,并分送各会办部门。方案明确了办理责任和要求,将建议中提及的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市场复苏回暖、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重振武汉戏曲大码头、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振兴科技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实践等6个问题进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了建议办理流程的5个时间节点。

(四)加强实地调研。办理工作中,我局会同有关办理单位多次到小米总部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了解公司实时情况,分析问题,商讨办法。5月15日到小米汉街旗舰店现场调研,提出了将小米系列数字产品植入武汉文旅内容,加大小米高新技术运用,为游客及消费者提供舒适的体验环境,展现武汉幸福生活和智慧出游的新形象新IP,打造网红打卡旅游名店、夜间经济等对策建议。7月1日小米项目经理,“文旅码”“文惠通”项目负责人到我局对接,进行了相关项目介绍、交流。7月15日,李劲松副局长又带队到小米新总部进行现场调研,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小米总部将通过合理划分观光区、体验区、展览区、购物区、游憩区等旅游功能区域,将总部园区打造成集生产展示、观光体验、教育科普等于一体的高科技文旅商综合体,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会后我局已按照要求进一步落实。

三.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一)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复苏振兴

按照省委省政府“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推出了“惠游湖北·打卡大武汉”系列活动。8月8日—12月31日,组织全市A级景区面向全国游客免费预约开放。活动开展以来,景区游客量普遍增加,重点景区客流引爆明显,恢复开放的35家A级景区日均接待游客量与去年同期比增长38.47%,呈现出淡季不淡的态势。据携程旅行平台监测数据,8月份相比7月份,预订来汉酒店入住人次环比增长30%,酒店收入环比增长27%;预订来汉机票人次环比增长33%,机票收入环比增长29%。8月8-11日组织开展“白衣天使健康武汉行”活动,来自天津、西安、重庆等地近百名援鄂援汉医疗队员代表游览黄鹤楼、长江大桥、东湖绿道、省博等景点,欣赏“逆行天使 欢迎回家”援鄂援汉医疗队专场长江灯光秀,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拍摄了公益宣传短片,展现武汉“安全、健康、美丽、欢乐”的文旅新形象,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

(二)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编制《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制订《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若干措施》,办好武汉国际动漫节、中国游戏节、斗鱼直播节等大型节会活动。二是策划实施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文旅项目。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统计。规划建设一批“四馆三场两中心”项目,加快推动乐高文化主题乐园等项目签约落地,策划建设融创·长江文旅城、琴台文化旅游商业聚集区、武汉戏曲艺术中心、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长江数字媒体城、光谷文化中心、光谷艺术中心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

三是进一步擦亮武汉文旅品牌。围绕提升夜游长江、夜游汉江品质,策划实施黄鹤楼夜游项目。打造“知音号”姊妹船和其他两江游公司游船。提升改造核心区趸船码头,丰富完善梦幻长江灯光秀。谋划“武汉文惠通”平台提档升级和首届“武汉文惠通”文旅惠民线上消费季活动,提振疫后文旅消费。

(三)重振武汉戏曲大码头

一是抓好主题文艺创作。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谋划创作大型话剧《逆行》、情景剧《战“疫”英雄》、交响曲《浴火重生》等剧目,讲好武汉战“疫”故事。国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打磨提升音乐剧《种在屋顶上的长春花》、话剧《地铁时代》、汉剧《黎明》、曲艺剧《三教街四十一号》等重点剧目二是扩大品牌艺术活动影响。精心策划举办第八届戏曲艺术节、第九届琴台音乐节,认真筹办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三是加强艺术人才培养。对标中国戏剧梅花奖,挖掘培养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打造一批名家名角。

(四)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建设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了“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武汉之夏”“悦读武汉”“知识工程”等品牌活动。用镜头带 230万网友“云游”11座 博物馆。

二是开展惠民活动,丰富文化生活。上半年我市公共文化机构共开展线下活动100余场,线上空间开展各类惠民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重点构建12分钟文化圈,在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分别打造长江滨江夜游文化聚集区等10大城市文化聚集区,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非遗传承实践能力建设。扎实做好第五批国家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古琴艺术”等六个项目进入国五批项目申报名单。四是加快推进中俄万里茶道申遗工作。

(五)兴科技加强自主创新

一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落实文化类企业高企培育奖补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支持文化类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承接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加大对文化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培训力度,针对文化类企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培训辅导;瞄准重点企业,组织专业机构一对一服务,推动文化类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实力。组织实施一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支持文化企业围绕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应用、智慧城市开展关联研究和融合应用,激发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源动力;组织实施一批应用基础前沿项目,支持高校、院所围绕服务提升城市文化软硬实力,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5G、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内容和创意等开展研究,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实力。

(六)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实践

一是优化升级文惠通平台,开发建设“武汉文旅码”,促进文旅消费,推进城市智慧文旅建设。对文惠通平台升级,打造3.0版本,通过扩大消费群体,增加新用户,扩容新商家,提升产品供给,加大宣传等方面,为企业和消费者搭建一个强大的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保障文惠通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旅消费的目标达成。对接国家“新基建”政策,积极开发建设“武汉文旅码”,在全国率先打造一码畅游大武汉的数字旅游新模式。二是重点打造小米总部园区和小米之家旗舰店,激活科技企业活力。重点打造小米总部园区和小米之家旗舰店,激活科技企业活力。大力支持小米总部通过合理划分观光区、体验区、展览区、游憩区等旅游功能区域,将总部园区打造成集生产展示、观光体验、教育科普等于一体的高科技文旅商综合体。整合小米科技技术优势和武汉文旅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楚河汉街小米之家旗舰店。通过声光电技术和小米手机联动,凸显外立面武汉文化特色,增强与游客互动体验。结合武汉文旅资源展示,进一步调整优化内部布局,增加趣味性、观赏性,打造科技互动智能化展示平台,充分运用VR、裸眼3D、互动影视等技术,将小米系列数字产品植入武汉文旅内容,加大小米高新技术运用,为游客及消费者提供舒适的体验环境,展现武汉幸福生活和智慧出游的新形象新IP,打造网红打卡旅游名店。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下一步,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借鉴外地经验,积极研究制定繁荣文化旅游行业的措施和办法,着力打造、推广城市形象,激发消费市场潜力,通过发掘文化资源,推动产业融合等方式让城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将武汉建设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中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展示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

附件:

     已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