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微信 |微博 |手机版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0003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0003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时间: 2020-10-26 16:07 来源: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新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构建城市景观面貌、促进城市形象更新、宣传城市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一直非常重视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城市文旅形象宣传营销。近年来,在我市在充分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形象更新、提升城市影响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关于“建立制度保障,统筹推进城市形象更新”的建议

为统筹推进城市形象更新,近年来武汉市制定了《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三边管理规定》《汉十条管理规定》等规定对城市形象进行严格管理。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等法定规划的制度保障。建立全市统一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完善新城区规划编制管理体系,从规划编制立项、规划编制成果备案、项目立项、土地供应等环节加强对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市级城乡规划督察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察。

二、关于“多维构筑城市形象,凸显‘武汉符号’”的建议

为塑造和强化武汉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空间活力和空间效益,我市于2014年编制了《武汉市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技术要素库》。技术要素库是对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要素进行整理并归纳,说明其定义、重要设计原则,分析其主要设计内容,并以实例进行示意的一个技术集合库。它将城市空间分为公共空间及地块建筑空间两大类要素,并采取定性与定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对管制的深度进行调节,在达到管理目标的同时为设计者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留有足够的空间。除此之外,《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也对建设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做了详细的规定。

在后续的工作中,我市力争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强化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对不同地段制定不同的规划,强调城市形象的塑造,打造独具特色的江城风貌。

三、关于“通过新媒体融入,增强城市文化活力”的建议

2020年以来,特别是疫情期间,我市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联合各大媒体及网络平台,精心一策划系列正能量宣传,鼓舞人心、提振士气。一是疫情期间,举办“居家‘绽艺’”“我们一起看春光”两大主题文化活动,市民朋友踊跃参与。累计创作文学(童画)、短视频近3万件,微博话题阅读量3110余万次,抖音话题播放近9000万次,“云游”直播观众3.13亿人次。二是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策划推出“云上剧场(第一季)”全媒体大直播活动,组织市直文艺院团在我市多家景区开展木偶戏、戏剧展演、诗词朗诵、交响乐演奏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近40家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新媒体参与全程直播,累计总观看人数近5500万,央视《朝闻天下》《新闻速览》等栏目对直播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三是制作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宣传视频,展示武汉独特文化魅力。以汉剧、苏恒泰油纸伞、汉绣等武汉特色非遗项目为主题,组织摄制《大城匠心·寻回》《大城匠心·承载》《大城匠心·融合》系列宣传视频,在微信、微博、腾讯、抖音、B站等网络平台进行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运用新媒体技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形象。一是全媒体宣传推广武汉文旅新形象。以公共文化活动为载体,围绕“安全、健康、美丽、欢乐”的城市文旅新形象,多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立体化宣传推广。二是进一步丰富线上公共文化活动供给。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旅游景点核心服务和核心产品上线,推广“线下关门、线上开花”,推进云创作、云阅读、云观剧、云游览等。三是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在线下文化活动中调集无人机、4K电影级摄像机、达芬奇编辑机等先进设备,聚合4K拍摄、5G传输、云直播等先进手段,为市民带来“沉浸式”观赏体验,满足数字文化需求,促进文化、旅游、科技进一步融合。

四、关于“规划与建设‘武汉空间化媒介平台系统’”的建议

我市积极推进打造城市空间化媒介系统,一是积极建设媒体融合云平台。打造包括九派新闻移动APP、“九派·掌上武汉”、武汉通新闻APP等多种传播形态在内的全媒体矩阵。二是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国家战略实施综合服务平台、武汉全民阅读系统、武汉智慧文化消费平台等重点项目。三是印发《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对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目标、思路与原则、主要内容、重点任务、技术路线等做出明确规定。

接下来,我们将在工作中融合委员们提出的建议,进一步采集相关数据,推进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特此回复。

附件:

     已阅  打印  关闭